中国对外文化工作在创新中发展:推动“走出去” 提升软实力-k8凯发官网
- 发布日期:2017-10-12
- 浏览次数:75
在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夕的关键阶段,在世界处于格局转换、体系变革的关键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思想、新战略和新部署,为全面推进对外文化工作提供澎湃动力,为中国特色文化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指明战略方向。
对外文化工作通过观念创新、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坚持不懈抓顶层设计,按照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官民并举、市场运作的思路,逐步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热情,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全面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一带一路”建设、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准确定位对外文化工作
2014年11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外交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合作共赢、坚持正确义利观。这6个坚持是中国特色对外工作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传统的大国外交有了本质区别,成为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遵循,也成为新时期对外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这五年,文化外交是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中准确定位和开展工作的。
这五年,几乎每次重大国事活动都有文化内容,一系列高水准的大型对外文化活动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精粹的成功范例,成为国家元首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如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中俄旅游年开幕式并观看开幕式演出《美丽中国》。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与澳大利亚总理共同出席悉尼中国文化中心揭牌仪式。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出席南非“中国年”闭幕式文艺演出。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和埃及总统塞西共同出席中埃文化年开幕式。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和塞尔维亚总统、总理及全体内阁成员共同为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奠基。2016年底,习近平主席和秘鲁总统共同出席中拉文化交流年闭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为推动文化外交机制化、常态化,我们大力发展与世界各国的政府间文化合作关系。目前,我国已与157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累计签署的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达700余个,并深化与俄、美、英、法、德、南非、印尼、欧盟等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初步形成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网络。
践行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和中央周边外交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融入对外文化工作中,发挥文化外交的独特魅力,使我对周边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水平不断提升,举办“东亚文化之都”、亚洲艺术节等重要活动,并通过援助缅甸举办东南亚运动会开闭幕式,为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做出贡献。
以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得到沿线国家广泛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五年,我们通过“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敦煌)国家文化博览会”三大平台,以及深圳文博会、上海国际艺术节等综合平台上的“一带一路”文化专题板块,大力宣介“共商、共建、共享”理念;通过举办“丝绸之路文化之旅” “丝绸之路文化使者”等品牌活动,着力提升中华文化在沿线国家的影响力;支持泉州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为海丝沿线各国辟出专门区域建立国家馆;支持银川建设《中阿合作论坛行动计划》框架下重点项目“中阿友谊雕塑园”等等。
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历史文化遗产等领域开展合作。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就“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联合申遗圆满成功;分别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孟加拉等国就古代丝绸之路遗址的考古发掘开展合作;正在积极推进柬埔寨吴哥古迹茶胶寺、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西瓦古城以及蒙古国科伦巴尔古塔等文物修复项目。
多维度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这五年,对外文化工作不断开创新领域,搭建深层次思想对话平台,着力促进中外智库和学界交流。“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以及文学影视译介研修班等活动反响热烈,中国文化和价值理念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自2013年起,先后举办了5届“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和10期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分别邀请来自49个国家的125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汉学家和智库学者,以及来自95个国家的360位青年学者来华。
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欢乐春节”沿着“品牌化、本土化、市场化”方向不断发展,活动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影响力不断增强。2017年“欢乐春节”活动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座城市举办2000多场活动,海外受众突破2.8亿人次,近20个语种的上千家国际主流媒体进行密集报道,覆盖受众近30亿人,影响遍及全球,成为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平台。在全球很多地方,春节已成为本土化的节日。芬兰赫尔辛基市市长曾表示:“春节已经成为赫尔辛基全体市民的节日。”
加速推进海外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创新建设思路,引入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多模式推进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已投入运营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总数达30个,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达4000余场次,直接受众达到800余万人次,成为全方位展示中华文化精粹和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
全面升级改版“中国文化网”,将其打造成中外文化交流的权威网站。在facebook、youtube、instagram、twitter等海外四大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中国文化”账号,加强与海外受众群体的互动交流,拓展中国文化在网络和新媒体空间的影响力。
这五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和投资增长迅速,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对外文化贸易的市场主体更加多元,民营资本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重要力量。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在上海、北京、深圳相继建立,成为在文化贸易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抓手。2016年全年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885.2亿美元,其中出口786.6亿美元,实现顺差688亿美元;文化娱乐和广告服务出口额54.3亿美元,同比增长3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直接投资39.2亿美元,同比增长188.3%。
稳步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中央将“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列为重要的深化改革举措,并提出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
这五年,我们相继举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北京国际音乐节、“相约北京”联欢活动、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中国国际合唱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中国国际马戏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国际性文化活动,在不断提升国际影响的同时,注重文化惠民,有效服务国内文化建设,成为当地民众参与共享的文化盛会。
多边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深化。我们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平台,深度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的修订和实施,提升国际文化话语权。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总数达到31项,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入选优秀实践名册1项,列入名录(名册)的总数位居各缔约国之首。
这五年,党中央一系列涉及对外文化工作的创新理论,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事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明确了我们工作的核心使命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基本途径是做好“人心工程”,推动“民心相通”,主要手段是深化改革,简政放权。
今后,对外文化工作将大力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为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