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中秋 | “光华千里共,皎洁一轮清”辽河口非遗话中秋线上宣传活动-k8凯发官网
- 发布日期:2022-09-14
- 浏览次数:0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八月节”“团圆节”“拜月节”等,既是祈盼丰收的时令节气,也是阖家团圆、思念故乡的民俗节日,从历史的长河走来,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
no.1
尤是寻常月,中秋觉倍明
中秋节的起源与月亮息息相关,中秋节源于传统“秋分祭月”,是民间节庆的重要礼俗之一。“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开始有赏月等活动,奠定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秋节的雏型;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明清两代赏月活动讲究“其祭果饼必圆”,寓意团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帝京景物略》描述:“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节从上古时期秋分祭月开始,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代。祭月始终是民间重要礼俗之一,逐渐演化出赏月、颂月等活动。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中秋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no.2
光华千里共,皎洁一轮清
关于中秋节,1934年《盘山县志》如是记载:“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农商皆于是日备具盛馔,如宴嘉宾。当晚,復陈瓜果月饼于庭,焚香叩拜,名曰供月。”所谓供月,就是在中秋节当晚将月饼、果品等摆在院子中间让月亮先“吃”,然后人才能食用。由此记载可见,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盘锦当地的中秋节“祭月”要重于“赏月”。后逐渐演化,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合家团圆的中秋夜从严肃的祭祀变成了宁静而轻松的欢娱,“赏月”开始重于“祭月”。相比春节、端午,中秋节活动相对宁静,这与“月圆人团圆”的祥和气氛有关。同时,秋季之中亦是农业即将丰收之际,对丰收的期盼之心也寄托于中秋佳节。这使得中秋节少了一些喧闹,成为温馨和谐、极富诗情画意的节日。
no.3
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
作为全民共庆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涵盖了盘锦地区众多民俗文化。在辽河入海之处,呈现出独有的节日魅力。
举凡节日食品,大多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盘锦市志(经贸卷)》如是记载:“境内糕点业的历史较长……农历八月,以生产月饼为大宗。”一个地区的大宗产品应具备几条要素,一是市场需求巨大,二是产品品质上乘,三是外部竞争力强,缺一不可,古今皆是如此。月饼属节令性糕点,销售数量大,但旺销时间短。每年临近中秋,夜幕下的田庄台就会传来密集的嘡嘡声。因月饼通过模子制作,想取出,需将模子扣在台面,于是便会发出嘡嘡撞击声。多人赶制时,像极了鞭炮,提醒人们中秋节即将到来。这一时期,做糕点的勤行称之为“赶台子”。月饼长期存放会影响口感,只能在中秋节前几天赶制,口味方才最佳。届时全家老少要齐上阵,因为田庄台的月饼不愁卖,能不能挣钱就看这几天,关键是能赶出来多少块。中秋节前的嘡嘡声在古镇世代传递,众多糕点铺子均有从事,如刘家果子铺、正兴合、宝发祥等辽宁老字号,其中宝发祥月饼尤具代表性,宝发祥月饼制作技艺于2021年1月被辽宁省政府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民族团结,家族团聚是人们最有幸福感的大事。中秋节为各族人民提供了定期聚会的契机。我市少数民族众多,其中朝鲜族将中秋节称为“秋夕节”“团圆节”,被视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秋夕”一词来源于古代“春祭朝日,秋祭夕月”一语。一到农历八月十五,平安、荣兴、陈家等地朝鲜族百姓都会清晨祭拜祖先、割草扫墓,白天到亲戚家聚会,晚上赏月、游戏、跳舞,庆祝传统佳节的到来,祈盼土地丰收、衣食无忧;盘锦的回族有“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习惯,由于大多从事“勤行”,每年中秋节赶制完月饼,也会家庭团聚。因为中秋节团聚、团圆的文化核心,加之强烈的家族伦理观念,重视情谊与血亲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内部和谐、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
中秋节是古人根据月亮变化所制定,依据农历规则,中秋节最早会出现在白露当天或白露后一天,即公历9月8日,最晚会在寒露,即10月8日,它会在白露、秋分、寒露三个节气里浮动。金色九月,盘锦地区秋高气爽、稻香蟹肥。《奉天通志》给予河蟹多个称呼,“紫蟹”“螃蟹”“冰蟹”等等,以充鼎食。辽河入海地区有“七上八下”的民谣,是指盘锦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河蟹的生活习性,“七”和“八”分指农历的月份,农历七月河蟹去淡水交配,八月则到海河相交之处繁殖;与之对应的是“九月圆脐十月尖”,因地产中华绒螯蟹母蟹为圆脐,公蟹为尖脐,民谣则交待出雌雄河蟹的最佳食用季节。得益于辽河口的恩赐,河蟹成为本地人唾手可得的鼎食。
中秋品蟹自然而然成为节日必不可少的一项。中秋过后,人们会分别“以簖养之”“以盐藏之”,对其鲜美进行保存与提升,被大众所接受并延续至今。这也是域内“生吃螃蟹活吃虾”的由来,较为典型的是卤蟹、螃蟹酱等制品。
盘锦地区流行有“处暑不抽穗,白露不低头,过了寒露喂老牛”农业谚语,行至白露,水稻已经颜色金黄、穗粒饱满,寒露节气则是收割的季节,水稻从种子至秧苗,从生长到成熟,完成一年轮回。国以农为本,中秋时节,看着满眼的金黄,你会不自觉的感到踏实。这亦是大自然对人们幸福生活的节日馈赠。(图文提供: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促进中心)
参考文献:
⑴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重印,《盘山县志·艺文篇》(伪康德元年),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2001年12月
⑵盘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 《盘锦市志(经贸卷)》.方志出版社, 1999年12月
⑶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点校出版,《奉天通志·物产篇三》一百十一卷第47页,1983年
⑷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中秋|仰头望明月 寄情千里光》, 2021年9月21日
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专题丨今宵月圆花更好 又是一年中秋时》,2017年10月4日
⑹徐汇区政协官方澎湃号,《节气 | 白露中秋先后到,赏月“锦囊”已备好→》,2022年9月7日
⑺其它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