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美丽乡村系列报道上口子村:旅游火了 生活出“踩”-k8凯发官网

k8凯发官网-凯发app官方网站

盘锦美丽乡村系列报道上口子村:旅游火了 生活出“踩”

发布时间:2019-10-29 浏览次数:471

划竹排。

乘船游览大辽河。

 盘锦旅游的发展,让谷峥家的民宿生意越来越好。

现代化园艺和农村传统房屋相结合。记者 王震宇 摄

 随着电视连续剧《金色农家》和《舌尖上的中国2》相继播出,大洼区西安镇上口子村成为全国闻名村,旅游业也火了起来,来自全国各地和本市的旅游者慕名接踵而来,小小的上口子村热闹了起来,旅游接待有点应接不暇。

民宿:新型旅游业态兴起

从村口,穿过“百瓜长廊”中的民宿“大自然”,一栋雅致的“草堂花宿”映入眼帘,它的北面是民宿“绿水湾”,东面是另外两间民宿“乡愁知味”和“大菊家”,再往东是“金色农家”。上口子,这个民俗文化本就浓郁的村落,用民宿所展示的乡野生活,诠释着一种新型旅游业态在盘锦的兴起。

    谷峥是“草堂花宿”和“金色农家”两家民宿的负责人。谷峥告诉记者,他是一名户外爱好者,之所以选择在上口子村投资民宿,就是看中了这里优美的环境和纯朴的民风。“民宿从4月末开到11月末,平时会有接纳几拨游客,双休日、节假日游客爆满,需提前预订,主要接纳省内其他城市的短途游爱好者。”谷峥说,他也没有刻意去做宣传,都是朋友间互相介绍,靠得是口口相传。“游客多为几位朋友或全家人来游玩,一般两三天,体验乡村游,吃吃农家菜。”谷峥介绍,他还在院里搭了个凉亭,供游客自助烧烤。“民宿后面有一条河,游客可以用渔网挂鱼,还可以钓鱼。”谷峥说,他明年打算对民宿进行重新规划,院里种上花草,让游客游玩一次,就会流连忘返。

沿着“草堂花宿”往东走不远,就能看见大辽河正从村头流过。从打造特色民宿村伊始,上口子村充分利用大辽河的资源优势,形成具有本地区独特品位的文化旅游产业。苇海无际,蒲笋连绵,白鹤翔空,鸥鸟成群,这里不仅盛产大米,还盛产天然的中华绒螯蟹、招潮蟹、河鱼、河虾等。这里植物茂密,百花争艳,树木名贵,花奇草异。置身其中,饮酒品茶,池边垂钓,其乐无穷。

    登上沿河地带的观鸟台,放眼远望,心情随辽河水奔涌,目光伴鸟儿翱翔;乘游船漂流在大辽河上,可领略全国四大排灌站的雄伟气势,可观鸟挂鱼,可到小林岛登临送目,尽情领略大辽河的欢畅,可莅临古城子寻古,追溯沙俄兵败出逃、舰船沉沙的往事,可到三岔河听老人讲述唐王征东、螃蟹架桥的传说,可追思中日甲午陆战的硝烟风云。

如今的上口子村,绿水环绕、瓜果飘香,溪流清澈、鱼游虾嬉。游客们可以在民宿休憩聊天,或在瓜果长廊散步观景,也可去体验当年辽河渔猎的乐趣,还可以在绿水湾一畦菜园里采摘收获。

辽河绿水湾:北方江南园林

辽河绿水湾景区建于2002年,是借助大辽河的风光、水系创办起来的。这里,花香鸟语、蓝天碧水,一年四季美景不断,赏心悦目。

“到这里游玩的人们都是奔辽河流域的风光来的,大部分是来‘玩水’的。”绿水湾风景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辽河流域的风光越来越美,河水也越来越清。

俯瞰辽河绿水湾景区,宛如镶嵌在大辽河边上的一块碧玉。这里有绿树、芦苇、水稻、竹子,更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于是,这里便有了“北方江南园林”之美誉。这里不仅浓缩了盘锦湿地自然景观,还植入盘锦地域文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文旅之路。

行走在栈桥上、田埂上,游客立即会对涟涟绿水产生浓浓的情意。水稻稻画气势恢宏,万亩芦苇摇曳,白鹭翩飞,一派天然的湿地风光。园区内不仅生长着银杏树、红豆杉、黄菠萝三大珍稀树种,还有江南的黄金竹、紫竹、毛竹、苇竹、紫薇花和北方耐寒的白桦树、樟子松78种树以及700余种根深叶茂的植物,是北方品种最多的植物园。

游客可以种植粮食、蔬菜、果木和中药材,体验农事生活,传承农耕文化。可以体验绿水湾的各种捕鱼方式,让你充分体验捕鱼的快感,各种捕鱼工具让你感受古人的智慧,摸鱼、钓蟹更是让你乐此不疲。还能在绿水湾银沙滩周围滩涂采掘各种河蚶,体验乡村野趣。

    在东北民俗四合院里,青砖灰瓦、火炕苇席,可以品尝到用大铁锅做熟的兰家扣肉、蒲笋饺子、老妈豆角、连年吉利鱼和救命草。辽河绿水湾的竹排、舢板、木船,让你尽享当年摆渡人的生活,体验“百里辽河第一漂”有惊无险的万种风情。

如今,辽河绿水湾将传统农业、传统渔业生产与服务业相结合,进行规范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并形成了集休闲、垂钓、体验、观光、美食、住宿、水族观赏、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渔业基地。

上口子高跷:踩出幸福生活

    每到农闲时节,上口子村委会前排练场敲锣打鼓,高跷艺人在这里进行排练演出,蹦、跳、扭……高超的技艺、娴熟的动作、默契的配合,不时赢得围观村民阵阵掌声。

   上口子村的高跷秧歌,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传承。2008年1月,被国家文化部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2012年赢得民间艺术最高奖项“山花奖”,素有“辽南一枝花”的称号。近年来,上口子高跷秧歌艺术团接连被邀请参与十运会开幕式、f1汽车拉力赛开幕式等表演,春节期间的演出达百场之多,已经走遍了湖南、湖北、浙江、上海、江西、福建等省市,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屡屡获奖。

高跷艺人王世柏,从14岁起专攻“下装”和翻跟头绝活儿,曾经是上口子高跷队最棒的“武行”,跟同队的“上装”女演员杨盼因高跷结缘,是一对跷上夫妻。

上装和下装是高跷的两种角色,上装要求美和俏,下装主要是武活儿多一点,重在展现高难跷功,郎才女貌这个词形容他俩是再合适不过了。虽然新伤旧伤都在身上,可却丝毫动摇不了王世柏对高跷的一腔热爱。

   “与其他高跷秧歌不同的是,上口子高跷秧歌的‘木脚’要高一尺,增加了表演难度,而且具有浓郁的盘锦地域特色。”王世柏说,高跷腿子从用料到工艺,其实都特别有讲究。 上口子高跷的所有高跷腿都是用曲木做的,高跷艺人从小开始踩,能踩二三十年不带坏的,甚至还有一木架千金的说法。

王世柏说,高跷是上口子村人最喜爱的活动,很多村民从记事起就会踩高跷。对于从小耳濡目染的上口子村的人来说,高跷就是他们的传家宝。“家传不如爱好传”,这也是上口子高跷的一大特点。

   据悉,如今上口子村3000多口人,其中有四五十人是高跷队的主力成员。这些人平日各忙各的主业,演出时才会聚到一起。他们没有一个是专职的,却个个都把高跷技艺掌握得炉火纯青。

 数年来,王世柏与其他队员一样,已有好几个春节不在家里度过,每年春节,都是上口子高跷队最忙碌的时候,天南海北的,由飞机载着四处踩跷。踩到哪里,哪里都会留下一片笑声。

记者感言:

走在上口子村,能随时看见村民的幸福笑脸。上口子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并融入文化元素,为美丽乡村注入“灵魂”,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合理规划和环境整治,村民环保意识有了提高,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农村居民生活向着城镇化方向迈了一大步。 


k8凯发官网-凯发app官方网站

主办单位:盘锦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凯发app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000066 icp备案序号:

联系电话:0427-2889605

网站地图